“延续”的寓言——陈文令个人艺术展跨年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
- suyangstudio
- 1月6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连续”的寓言——陈文令艺术个展
主办方: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联合主办方: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
总策划:周旭军
策展人:吕鹏
助理策展人:王燕、苏阳、李国华
时间:2019年12月29日-2020年2月28日
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1、2、3号馆
2019年12月29日下午,“‘连续性’的寓言——陈文令艺术个展”跨年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艺术家案例研究系列”的最新成果,也是陈文令艺术生涯中一次非常重要的个展。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主办,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吕鹏策展。展览将集中展示艺术家自2006年以来的艺术创作,充分展示他新的艺术探索历程与成果。


开幕式
陈文令的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题和部分:个人经历、人性欲望、社群幻觉。这三个过程相辅相成、井然有序,构成了艺术家艺术和生活经验的“连续性”。本次展览将充分展现陈文令“连续性”的艺术过程。对应三个主题,北京民生当代美术馆将利用一、二、三层整个空间进行本次展览的呈现,共展出3组大型装置作品、50余件雕塑作品、80余幅绘画手稿。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军在开幕式致辞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军在致辞中表示:陈文令是中国当代雕塑的先锋艺术家,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多年来,他始终扎根于现实生活,用独立艺术家的亲身经历和独特敏锐的洞察力感知时代的变化和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现象,创作出一批语言特征鲜明、在公共语境中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品。
他面对艺术所呈现的充满活力的生命状态,投射到创作中的炽烈燃烧的激情,都构成了陈文令艺术得以延续的内生动力。

中国美术家协会党委书记徐里在开幕式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党委书记徐里在致辞中说:陈文令是魅力十足的,陈文令是活力十足的,陈文令是创造性的。陈文令也是一个勤奋的人,他对艺术充满渴望。他的命运不同于别人,他的命运是别人无法重复的。他两次从地狱之门回来,所以陈文令对生命的理解更透彻,他的感悟比别人更多。
在陈文令的作品中,你感受到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向往、对生命的赞美!无论是在底层平凡生活中看透过去的“小红人”,还是他后来从生态、各方面创作,到今天的这些杰作,我们都能感受到陈文令对生命真正表现出的发自内心的热爱。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开幕式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致辞中表示:我非常欣赏吕澎先生对于展览的策划,尤其是“连续的寓言”这个主题。寓言来源于现实,但又不同于现实;寓言来自个体经验,具有集体意识;寓言与今天的现实、过去的历史乃至未来息息相关,并以图像世界作为其体现。我觉得展览的主题海报设计很有意思,尤其是“寓言的连续性”在陈文令创作的连续性中得到了很好的视觉传达。

北京侨福芳草地总经理赖国贤在开幕式上致辞

策展人吕鹏在开幕式上致辞

艺术家陈文令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合影
陈文令是1978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无法回避的艺术家,他以雕塑为主要媒介,面对当代中国社会急剧变迁所带来的种种现象,创作了一系列在公共社会语境中产生影响的作品,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家面向当下的思考与创作。


平庸之恶 可变尺寸 综合媒材 2019
在策展人吕澎看来,陈文令的艺术历程是一条“连续”之路。“连续”来自哲学家柏格森的概念:“美即连续”,这也是本次展览的主题。吕澎认为,中国近40年社会变迁的痕迹,特别是基层社会的转型,深深地印刻在陈文令的创作中。他个人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的一些特殊经历,中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财富与消费欲望的突然增加,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多种文明与中国民间和传统文化的交融,都成为他创作的重要因素,也是他艺术不断“连续”的支撑。这些“连续”的艺术看似有些虚幻和戏剧性,但却是大众每天都要面对的事实,也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所呈现的关于人类不断“连续”的寓言。

策展人吕鹏现场导览
“绵延寓言”
吕鹏
柏格森有这样一种理念:“美在于绵延”,他认为一切生命事物都是连续的,物体越是连续,越能体现生命的本质特征。当绵延发展到更高的层次,越能充分表达生命的本质。他把绵延的最高境界形容为“美”。当我们回顾艺术家陈文令的艺术历程,他的创作之路似乎与柏格森的“绵延”之路一脉相承。

策展人吕鹏现场导览
陈文令是1978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绕不开的一位艺术家。雕塑作为当代艺术,针对的问题不同:中国近40年社会变迁的痕迹,特别是基层社会的转型,深深烙印在陈文令的创作中。他个人在急速变化的社会中的特殊经历,中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财富与消费欲望的突增,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明与中国民间和传统文化的交融,都成为他创作的重要因素,也是他艺术不断“延续”的支撑。基于他创作语言的变化,他的艺术和创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题和部分,即:个人经验、人性欲望、社群幻觉。这三个过程相辅相成、井然有序,构成了艺术家艺术和生活经验的“延续”。


个人经历:陈氏这一部分的创作无疑与他的个人生活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上海滩打黑的经历成为他创作“红人”系列的原始源泉,也隐喻性地代表了社会变迁带来的重建底层秩序时期,底层民众所经历的斗争与反抗,这构成了他艺术生命最初的“连续性”。

人的欲望:在这一部分作品中,艺术家对人生的理解“延伸”到了更高的层次,不再局限于个人的感受,而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社会。他感受到社会财富在增加,但同时文化情趣却不断丧失,从而导致人的欲望被无限放大:衣着华丽的猪、怪异的大象、粗俗的牛等等。艺术家用极其庸俗的形象消解了艺术的雅致,用原始的冲动取代了文明与情趣,但这也算是赤裸裸的现实向当下观众传达的“社会风景”。

共同体幻觉:或许是因为年龄与阅历的增长,或许是自身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经历,近年来艺术家的思考已从个体生命上升到对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共同体命运的关注。在万物与共同体系列的创作中,艺术家将更多永恒生命与各类文明的交织作为其主要表现对象。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贸易与交流更加便捷,但价值观的差异与文明之间的隔阂并未消失,甚至还发生了各种尖锐的冲突。这些冲突与隔阂的存在无疑为看似光明却问题重重的当代社会埋下了断裂的可能。毫无疑问,文明有着保持连续性的渴望,不同的人类文明一直在寻求共同体的结合。这在全球化时代似乎是必然的。然而在人们对于共同体的探讨与组合过程中,真实的处境却是冲突与争议,“共同体”依然是一个美好的幻象,这也正是艺术家的担忧与焦虑。也正因如此,艺术家对于艺术与人生思考的“连续性”似乎更接近于最高层次的特质。











馆长:

吕鹏,1956年生于重庆。1977年至1982年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1982年至1985年任《戏剧影视》杂志编辑。1986年至1991年任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1990年至1993年任《艺术市场》杂志执行主编。1992年任广州双年展艺术总监。2004年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班毕业,获博士学位。2005年至2016年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2011年至2014年任成都现代艺术馆馆长。现任国立艺术大学校长,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艺术家:

陈文令是国际知名的中国当代艺术代表艺术家之一,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雕塑的魔术师,中国大型当代公共雕塑的开创者。代表作品有《红孩儿系列》、《幸福生活系列》、《中国山水系列》、《牛气冲天系列》、《苗地隐心系列》等,参加过国内外百余次重要展览,连续三届入选雅昌艺术网举办的“ACC中国年度十佳雕塑家”,是首位获得澳大利亚海岸国际雕塑展公共艺术奖的华人,荣获“中澳艺术大使”称号。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博物馆、美国休斯顿美术馆、丹麦国立现代美术馆、韩国国立美术馆、澳大利亚墨尔本当代雕塑博物馆等十余家公共机构收藏。
תגובות